网站首页
走进广誉远
品牌故事
新闻资讯
产品中心
战略规划
投资者关系
社会责任
人力资源

精品养生

冬病夏治正当时,把握“三伏”好时机!

来源: 日期:2021-07-16 浏览:1075

2021年7月11日,正试进入三伏天。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,其中7月11日至20日为头伏。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,也是我国中医传统特色疗法“冬病夏治”的好时机。


640.webp (1).jpg

(图片源于网络)


然而众人只知道跟风而“治病”,
却不知为什么要“冬病夏治”?
今天小编就来讲讲
“冬病夏治”背后的真相!!


何为“冬病夏治”



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,即利用夏季气温高,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,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,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。


冬病

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,如手脚冰冷、气虚咳嗽、脾胃虚寒、畏冷喜暖、关节疼痛、神情倦怠等。

夏治

夏季这些病情会有所缓解,趁此时机,辩证施治,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,以减轻其症状或预防冬季复发。


为什么要“冬病夏治”



中医认为,人体之阳气“生于春,长于夏,收于秋,藏于冬”,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,而往往阳气不足,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。一旦寒邪积久不散则更伤阳气,就会导致内寒。患者体质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低潮,接受外界治疗能力处于“不佳时期”,见效缓慢。

640.webp.jpg


而春夏,尤其是三伏天,由于气温升高,人体内阳气上升,经络通达,气血充沛。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,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,祛除体内沉痼,调整人体阴阳,在减轻其症状,预防旧病复发的同时,还能为秋冬储备阳气,令人体阳气充足,冬季就不易被严寒所伤。


董洪涛在《中医理论》中也指出,人体在夏季阳气易发泄到体表。此时阳气旺盛且向外开散,皮肤松弛,毛孔张开。通过扶助体内阳气,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体阳气向外排出往年沉伏的邪气。


如何“冬病夏治”



01

温热饮食 祛除积寒


果蔬:夏季正值葡萄、龙眼、荔枝上市,适当食用这些温热性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,促进人体基础代谢。蔬菜中,南瓜性温健脾,可加强肠胃蠕动;韭菜补肾温阳,可增进食欲。

提醒:阳虚体质、脾胃虚寒者可多食;体质湿热、阴虚内热、患有急性结膜炎者应慎食。

640.webp (2).jpg

肉类:食用羊肉、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,补中益气,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、气血不足的人。

提醒:注重荤素搭配,温凉互补。有牙痛、上火、发烧感染症状、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。


饮品:夏天外界气温较高,阳气散发,如果贪图凉爽,长期喝冷饮,会加重体内阴寒。因此,夏季即使气温高,也要喝温开水,以帮助沉寒发散。

提醒:温开水以喝完后感觉有点热烘烘、欲汗未汗的程度为宜。寒湿偏重者,可用红糖姜水替代温开水。因为姜性温味辛,能温胃散寒。


640.webp (3).jpg


02

适当出汗 发散寒湿


通过运动发汗是排除体内寒邪最简便的方法。夏天毛孔大开,稍微运动就会出汗,汗为心之液,可泻过旺之心火,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。

因此,夏天最好还是适当运动,适度出汗,既有利于祛除沉寒,增加气血流通,也利于新寒发散,对健康是很有利的。


提醒:在早晚相对凉爽的时段运动;出汗过多时,可适当饮用温淡盐水或绿豆汤,切不可大量饮用凉开水,更不能用冷水淋浴,否则会导致寒湿入体,加重已患疾病。


640.webp (4).jpg


03

中药养阳 防治未病


冬病夏治,始于夏至,止于处暑,对于身体阳气不足的人来说,此时顺势选择中药调理能够驱散体内寒邪,防治未病,心康体健。如:广誉远龟龄集。


龟龄集组方谨遵"天人合一"、"阴阳五行"等传统中医思想,甄选珍奇动植物药材,以人参、鹿茸为君,益精填髓,温补肾阳;海马、雀脑等为臣,加强组方温阳之功,佐以天冬、枸杞、熟地,滋阴养血,阴中求阳,助阳气生化无穷,又可避免阳气燥热伤阴,使全方温而不燥。

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,辅以龟龄集养生温补人体阳气,可祛除体内陈旧寒气,达到“冬病夏治”的目的。

640.webp (5).jpg

适用人群:

1、阳虚体质人群(症状多表现为面色白、体型偏胖、性格温和偏内向、畏寒、四肢不温、喜热食等);

2、易手脚冰冷、气虚咳嗽、脾胃虚寒、畏冷喜暖、关节疼痛、神情倦怠、遇冷会加重疾病的人群。

服用方法:

在夏至(6月21日)当天开始,连服45天。(注: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用药。)


图片

END




400-118-1541